(中央社台北22日電)長江特大洪峰一波波通過,讓各界高度關注三峽大壩能否承受住?最近大陸網路流傳一篇標題為「不是我們無能,是洪水太狡猾了?」文章,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為何一降再降?
羊城晚報報導,在「不是我們無能,是洪水太狡猾了?」文章中,作者點明4個由媒體披露、有關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不同時間:
2003年新聞,三峽大壩可抵擋「萬年一遇」洪水;
2007年新聞,三峽大壩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新聞,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說:三峽大壩有能力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0年新聞,長江水利委主任蔡其華說: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託在三峽大壩上。
羊城晚報記者上網搜尋這4條新聞後發現,消息發佈來源都是三峽大壩總公司的「權威人士」。
報導質疑,8年之間,三峽大壩抵擋洪水的能力為何「一降再降」?是發佈消息者口誤?還是三峽大壩標準有待商榷呢?
報導專訪三峽水利工程專家後,提出的解釋是:「上述4種說法源自4個標準」。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解釋說,萬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分別是指三峽大壩校核、自身設計以及防洪3個標準,是針對不同的情況而發佈的。
他進一步解釋,「萬年一遇」是三峽大壩的校核標準,指的是大壩承受超過流量為12.23萬立方公尺/秒的流量下,容許三峽大壩的主體工程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其他設施可能出現影響。
「千年一遇」則是三峽大壩的自身設計標準,指三峽大壩在9.88萬立方公尺/秒的流量的衝擊下,三峽工程各項工程、設施不受影響,可以照常發電。
「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主要是針對下游的荊江河道和洞庭湖等保護區域的防洪效果來講的。事實上,三峽大壩修建後,已經將荊江大堤的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趙雲發說,「這3個標準為國家設計部門制定,是根據中國長江流域水文的歷史資料計算得出來的」、「(「標準一降再降」的說法)這是網友們的誤解,三峽大壩的安全完全沒問題」。
不過,三峽集團公司樞紐管理局局長張曙光坦承,整個長江流域的防洪措施不能靠1個三峽大壩包打天下,畢竟我們還沒有達到人定勝天的程度。
有網友針對洪水災情嚴重的廣安和重慶,質疑三峽大壩沒有及早洩洪,蓄洪水位過高,導致廣安等上游地區積水不退。
對此,趙雲發澄清說,「現在三峽大壩前的水位為150公尺,而上游的水位高達175公尺,兩者還存在25公尺的梯度(落差),三峽並沒有造成回水,因此對重慶沒有直接影響。廣安、重慶的洪水主要還是因為降水(降雨) 引起,和三峽的蓄洪沒有關係」。
趙雲發又說,三峽大壩洩洪規模是經過計算的,洩得多當然能使上游的水位儘快下降,但同時會造成對下游防洪壓力以及對海運的影響,使海運無法進行。
昨天開始,三峽入庫流量已逐步降至6萬立方公尺/秒以下。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22/5/29q02.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