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上海,市民個性獨具,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當地民眾認為做人誠實守信就會吃虧。

法制日報報導,調查數據顯示,44.2%的上海市民認為,與5年前相比,現在的誠信水準下降了。誠實守信在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無用的別名」,但有90.2%的人認為誠實守信在不同程度上會吃虧。

報導說,上海市民普遍認為:「說謊話反倒有好處、不講誠信反倒佔便宜」,這樣的惡性循環助長了社會的不誠信氛圍。

為什麼上海市民認為誠信的人容易吃虧?統計結果顯示,唯利是圖、道德水準下降和對不誠信行為懲處不力是導致社會誠信水準降低的原因。

上海市政協委員游閩鍵也認為,社會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現象,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和鼓勵,而失信者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不應得的收益。

他說,「上當次數多了,老百姓對誠信越來越不信任,對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個人的提防心理自然產生了」、「這就導致在危難時刻,大家都不肯伸出手來。」

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鄧偉志看來,當前中國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法制還不健全,誠信體系建設中道德、行政和經濟手段運用得還不夠是一大原因。

報導舉例說,走進上海的各色商場,經常能看到「全場商品買立減」等醒目的促銷海報,但是當消費者挑中某件「特價商品」準備掏錢購買時,卻往往被告知「特價商品不參加促銷活動」。

諸如此類的「限時搶購」、「現場抽獎」、「消費多少返購物券」廣告繁多,最後的結果大都是噱頭。

上海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成小組最近對上海社會誠信問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誠信作為社會行為中最重要的準則,在具體的經濟和社會交往中並未得到肯定,反而成為「吃虧」的代名詞。

不久前,上海市質監部門對全市20家大型超市展開了專項計量執法檢查,共檢查了超市的海鮮、肉類、熟食等單價較高的自包裝商品1000件。

經檢驗,這些商品的凈含量合格率為68.4%,有的合格率僅在40%左右。執法人員表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超市自包裝櫃台計量意識不高,存在「去皮不夠」或「未去皮」現象。

上海市民浦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大大小小的不誠信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遇到,以至於他和老伴現在都不敢相信免費和低價的商品。

他舉例表示,前一陣子,當地居委會在登記購買國家補貼的節能燈,他還以為是廠家在推銷劣質產品,差一點錯過了一件便宜事。990625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5/5/283u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xamnews 的頭像
    examnews

    跟我一起看世界!

    exam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